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 网站首页 正文

【学院动态】设计学院召开《江南民间发绣》成果论证会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5-04-17

2025年4月16日,《江南民间发绣》成果论证会在设计学院召开,本次论证会特邀嘉兴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韦浩、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徐利平教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刘文教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骨干教师邓洪涛副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本次论证会,学院多位骨干教师参与此次论证会。

作为嘉兴大学设计学院的重要学术成果,凝聚了陈淑聪老师多年深耕民间刺绣的研究心血。推荐会现场,韦浩院长等专家还就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研讨,为江南发绣的保护与创新应用建言献策。


全书共分七章,逻辑缜密,层层递进。开篇即厘清发绣的定义与范畴,强调其“以发代丝”的核心工艺特征,并揭示其与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文化观念的深层关联。作者以南宋佛教发绣《东方塑像》残片为起点,结合宋元文人题跋、明清地方志等史料,勾勒出发绣从宗教供奉之物向文人雅赏、民间日用演变的轨迹。书中对发绣与书画艺术相通性的论述尤为精彩,通过对比明代顾绣“画绣相融”理念,提出发绣实为“以针为笔、以发为墨”的“立体书画”,并以大量馆藏作品以及非遗传承人作品论证发绣对文人画构图、题材、钤印程式的移植,这一观点为传统工艺研究开辟了新范式。该书以跨学科视野重构传统工艺研究范式,首次系统揭示这项非遗技艺的文化哲学维度。全书突破工艺史单一阐述,融合艺术史、社会学、美学等多学科方法,通过考据唐宋至当代的发绣流变,提炼出“材料身体性、技艺书写性、功能仪式性”的发绣三性论,将民间工艺提升至文化本体论高度。既填补了学术界对江南民间发绣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也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

推荐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江南民间发绣》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在专家质询环节,与会专家就“画绣相融”部分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设计学院院长韦浩教授指出:“陈淑聪老师的专著从历史溯源、工艺特色到当代传承,系统梳理了发绣艺术的演变脉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书中对“墨韵表现”的美学分析尤为精彩,提出发绣实为“以针为笔、以发为墨”的立体书画,为传统工艺研究提供了新范式。”韦院长进一步强调,本书不仅是发绣的“文化基因图谱”,更为濒危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方法论启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专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不仅为发绣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与理论框架,也为我国民间非遗保护的实践提供了重要路径,持续释放非遗魅力。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带头人徐利平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江南民间发绣》远非一部传统工艺图录,而是一场关于身体、记忆与文明延续的深刻对话。陈淑聪老师以学者之眼与匠人之心,揭示了发绣作为个体生命史与集体文化史载体的独特价值。”服装与服饰专业负责人刘文则从学术实践角度肯定本书的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价值,强调《江南民间发绣》远非一部传统工艺图录,而是一场关于身体、记忆与文明延续的深刻对话。

本轮论证会的进行,彰显了学院对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陈淑聪副教授在致谢中表示,本书是对发绣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未来将持续深化研究,助力非遗在当代设计中焕发新生。本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发绣研究提供了权威学术支持,也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广穹路899号 嘉兴大学设计学院

电话:0573-83640755

Email:jxxy123@zjxu.edu.cn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红动设计

Copyright © 2022 嘉兴大学设计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391号    技术支持:亿校云